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014-09-16  浏览:8979次 [ ]

  PCI的中文意思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英文缩写PCI)”。“经皮”的意思是经皮肤穿刺血管、“介入”的含义是通过穿刺血管建立起心导管手术的通道完成心脏手术,它通常包括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图7、8)。因此PCI不同于传统外科手术的“开刀”,而是一种“微创”手术。相比较于传统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而言,PCI具有创伤小、无需全麻、术后患者恢复快、对身体的整体影响轻微等优点,因而更易于患者接受。当然,“微创”不等于“微风险”,由于冠状动脉病变情况非常复杂、接受PCI手术的患者的身体条件千差万别等因素使得PCI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如何尽量避免潜在的风险就取决于手术医生的经验、对适应症的准确把握、围手术期的科学管理、患者自身身体条件和体质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总体而言,PCI发生意外情况的概率是很低的,否则该技术也不可能广泛应用于全世界。无论是中国还是欧美等发达地区每年PCI手术量都在增长、使得全球无数冠心病患者从规范的PCI治疗中获益就是最好的证明。



  尽管PCI手术是目前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治疗最主要的方法,但并非所有冠心病患者都需要接受PCI手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指南2012》中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血运重建治疗给出的建议是:具有下列特征的患者进行血运重建可以改善预后-左主干病变直径狭窄>50%;前降支近段狭窄≥70%;伴有左心室功能降低的2支或3支病变;大面积心肌缺血(心肌核素等证实缺血面积>左心室面积的10%。具有下列特征的患者进行血运重建可以改善症状:任何血管狭窄≥70%伴心绞痛、且优化药物治疗无效者;有呼吸困难或慢性心力衰竭且缺血面积大于左心室的10%、或存活心肌的供血由狭窄≥70%的罪犯血管提供者。

  而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而言,除“心脏性猝死”这一亚型往往来不及到医院就已死亡外,其他三种亚型的冠心病患者原则上(或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评估为高危或极高危的患者)越早接受PCI治疗预后越好。在这三种亚型中尤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情最为凶险、并发症发生率最高、死亡率也最高。对于此类患者尽管相关指南内明确指出“发病3小时以内溶栓治疗的远期效果与直接PCI效果相当”,但毕竟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仅60%左右,因此第一时间采取PCI方法至关重要、有时甚至是救命的措施!今年5月初,我科连续收治4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均接受了紧急PCI手术(直接PCI,包括血栓抽吸、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其中3位患者术后第4-5天即顺利康复出院,1位患者因为在PCI手术前即已发生了严重并发症(心原性休克和致命性心律失常)而延长了住院时间,但也于术后12天顺利康复出院。这几位患者由于及时采取了紧急PCI手术而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缩短了住院时间,也大大节省了总的医疗费用。通过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看出PCI手术对于一些特别严重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急危重症患者是何等的重要!

  至于其他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如何进行PCI治疗策略的选择、以及哪些患者需要溶栓、哪些患者需要搭桥,限于篇幅就不在此赘述。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冠心病患者都需要介入治疗,只有那些狭窄严重的、不稳定的病变才需要植入支架。这就需要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参照指南的建议在严格把握支架植入适应症的基础上为患者做出最合理的选择。
关闭